主页 > imtoken国内版下载 > 盛松成:数字货币Libra项目为何暂停?

盛松成:数字货币Libra项目为何暂停?

imtoken国内版下载 2024-01-26 05:08:49

伟大的思想讨论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盛松成江一乐龙宇

Libra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对当前的货币主权、金融稳定、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人民兑换美元今日汇率_比特币怎么兑换美元_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

美国时间7月2日下午,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致函扎克伯格等Facebook高管,要求他们立即停止数字货币项目Libra和数字钱包Calibra的所有工作。 数字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于数字货币的未来仍存在不同的看法。

比特币曾经很流行。 当时有人认为,比特币的出现是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巨大挑战,甚至有人称其为“未来的黄金”。 笔者早在2013年底就明确表示,虚拟货币(包括私人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不能替代主权货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拟货币的非货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 Libra 不同于其他加密货币或稳定币,有应用场景,但其发行机制决定了 Libra 很难作为真正的货币存在。

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_比特币怎么兑换美元_人民兑换美元今日汇率

自2009年比特币问世以来,私人数字货币经历了近十年的创新发展,央行数字货币也在研究之中。 Libra的出现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数字货币全球化趋势的思考。 在吸收新技术的同时,要深入研究新技术对货币发行、货币流通、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的影响,认真考虑其潜在影响。 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技术与制度之间的互动。 货币体系的演变和金融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真正意义上采用数字货币,所需的制度变革可能是巨大的。 如果说数字货币要成为人类货币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那么就不能仅仅是纸币的电子化。

Libra 很难作为真正的货币存在

从货币发展史来看,货币发生过两次革命性变化,即实物货币和现代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的特点是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并以自身的价值衡量商品的价值,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与国家和现代经济社会组织密切相关。 国家发行的本位币,背后是国家信用支撑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和交易的商品。 国家根据全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的需要发行本位货币,依法保障本位货币的流通,通过中央调节机制保持本位货币价值的稳定,从而维护现代信用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行。 即使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张纸币发展成为电子货币等多种形式,其背后仍然是国家信用的背书,这是最根本的基础。

相比之下,私人创造和发行的数字货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由于私人数字货币没有国家信用的支持,不能广泛用作商品交易媒介,不是真正的货币,缺乏中央调节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适应。 因此,私人数字货币的价格普遍波动较大。

虽然 Libra 挂钩一篮子法定货币,似乎解决了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但仍无法改变其不是货币的本质。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Libra目前还没有国家信用支持,也没有中央调节机制,如何稳定其币值存疑。 虽然Libra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比如接受反洗钱监管,可能将储备资产存放在央行,但为了解决Libra储备安全问题,Libra储备资产并非由国家直接发行毕竟。 调节货币波动和维护公信力的需要,是国家本位货币无法比拟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Libra 似乎被视为一种与港元类似的、与固定汇率挂钩的开放经济货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为了维持这个体系,香港基础货币的发行(负债),涵盖流量和存量,需要有足够数量的美元(资产,一直维持在基础货币的110%左右)作为后盾这些年)。 除了美元的全力支持,香港的外汇储备也很充裕。 2019年5月,外汇储备是基础货币的两倍多。 这些资产支持和储备主要在港元走弱时发挥作用,可以确保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有足够的外汇购买港元。 这将使市场相信金管局有能力抵制货币投机和管理资本流动。 在此过程中,汇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之一是金管局调整货币供应量以引发利率波动,从而缓解或抵消资金流动。 因此,港元利率往往会大幅波动。 利率过度波动不利于经济和金融运作,因此金管局设立贴现窗口工具以减低利率波动。

人民兑换美元今日汇率_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_比特币怎么兑换美元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经受住了几次危机的考验。 从运行机制上看,得益于香港商品价格灵活调整、银行业稳健、政府审慎的财政管理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 在这些情况下,金管局需要继续干预市场,给市场信心。 可以说,如果Libra的应用环境没有这些经济金融基础、制度和监管手段,Libra协会能否保持Libra价值的稳定,抵御投机的冲击,就很值得怀疑了。

综上所述,从货币演进的角度来看,货币的本质是广泛充当商品交易媒介。 要被社会广泛接受,必须有物质或信用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的外延不断扩大,形式不断演变。 从实物黄金到纸黄金,再到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地方货币(从纸币到活期存款,从央行货币发行到商业银行信贷创造),都是自然形成的货币。 数字货币是一种由技术创造的支付工具。 能否成为又一次革命性变革,成为货币史上新的里程碑,值得怀疑。

Libra 将影响货币主权、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Libra在以往加密货币的基础上有两个改进:一是避免币值大幅波动,成为投机工具; 二是满足跨境支付需求。 具体来说,一方面,Libra是全额抵押的,持有的储备资产包括多种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和有价证券(如国债) ,这保证了 Libra 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价值。 而且,目前占主导地位的Facebook是注册用户超过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社交网络,因此Libra比其他加密货币具有更现实的适用场景。 这增加了 Libra 成为有效支付手段的可能性,而不是在没有应用场景的情况下沦为投机工具。 另一方面,目前跨境支付主要依赖SWIFT系统,通过银行转账进行。 费率较高,难以服务于金融设施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 然而,Libra 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更容易地完成它。 跨境交易,打破地区和银行的限制。

即便如此,Libra仍面临着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监管挑战,体现在货币主权、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方面。

首先,Libra会影响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主权。 一方面,由于 Libra 可以方便地进行跨境支付和服务消费者,即使不支付利息,Libra 也会吸引全球资本流入,Libra 储备资产也会相应增加,这使得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集中于Libra 储备货币。 另一方面,由于Libra的跨境资金流动不受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支付和交易,这意味着Libra可以随意用于非储备货币国家的支付,这将影响币值非储备货币国家的主权。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就我国而言,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仍在进行中。 如何抵御Libra的冲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 Libra 的加密性和点对点支付可以绕过资本管制,削弱跨境资本监管的有效性,也加剧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_人民兑换美元今日汇率_比特币怎么兑换美元

其次,Libra缺乏透明稳定的运行机制,进而威胁到金融稳定。 Libra 是否有足够的储备资产可以赎回? 与其他稳定币一样,Libra 仍面临来自发行方的信用风险,因为其币值稳定取决于发行方严格执行全额抵押安排和妥善管理储备资产。 此外,Libra松散的管理机制难以保证在Libra面临信任危机时会有妥善的应对方案。

从更深层次来看,我们可以以实物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变的历史为鉴,我们可以把Libra储备看成是最初的黄金。 Libra是以全金为抵押品发行的流通“纸币”。 虽然 Libra 目前发行有 100% 的准备金支持,但这只是在“央行”层面发行。 如果未来商业银行发行以 Libra 为抵押品的标准储蓄凭证“Libra 存款”,也可用于支付,那么 Libra 存款将与 Libra 一起流通(此时 Libra 发行总量不变)。 如果商业银行开始创造货币,Libra 存款将大幅上升。 此时,虽然 Libra 发行量和储备资产规模可能保持不变,但货币供应量(Libra+Libra 存款)会增加。 一旦大量赎回,Libra储备资产不足以支付所有货币,就会出现挤兑和破产,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Libra 并没有明确的规则来描述其运行机制。 Libra储备资产的币种、形式、调整频率、储备投资方式等都没有明确说明。 是维持一个固定的货币篮子,还是一个价值稳定的货币篮子?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明显不同。 例如,在保持篮子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储备篮子中的货币 A 大幅贬值,那么 Libra 的价格也会下跌,一些投资者会用 Libra 换取 B 货币。为了满足兑换需求,Libra 协会将出售部分储备资产换算成B货币,可能进一步加大A货币的贬值幅度。

如果一篮子价格保持稳定,那么 Libra 协会就需要卖出价格较高的货币,买入价格较低的货币,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如果这样的交易量足够大,那么储备资产的货币联动性就会加强。 这是“央行”的干预操作。 但是,如果干预规则不明确,目标不明确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就会影响社会的信任和理解,从而降低对 Libra 的接受度。 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将影响金融稳定。

第三,Libra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扰乱经济调整周期。 一方面,Libra会分流和替代部分主权货币的使用,与主权货币形成权衡关系。 随着 Libra 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主权货币的使用将逐渐减少,这将降低主权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削弱货币当局对主权货币的控制,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这种效应发生在 Libra 流通的所有国家,而不仅仅是储备货币国家。

另一方面,Libra 储备资产会影响金融市场,这可能会产生与货币政策意图相悖的结果。 当 Libra 发行量持续增加时,将增加对储备货币存款和低风险债券的投资,将重塑全球资产配置。 结果,全球资本从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流出,流入储备货币和相关资产。 这将导致储备货币利率下降,从而削弱储备货币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 同时,也可能削弱非储备货币国家(尤其是资本流动相对自由的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反之,当对 Libra 的需求下降时,资金会流出储备货币,导致储备货币利率上升,从而削弱储备货币国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同时,也可能削弱非储备货币国家收紧货币政策的效果。 这些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扰乱各国经济周期的调整。

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_人民兑换美元今日汇率_比特币怎么兑换美元

第四,Libra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一方面,Libra可能成为规避资本管制、规避监管的工具。 由于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具有匿名交易、资金跨境自由流动的特点,部分市场主体利用私人数字货币规避资本管制,进行“灰色”经济支付,增加了监管难度。

另一方面,Libra 市场参与者几乎不受监管,用户资金没有保障,交易不透明,因此可能会发生欺诈、盗窃和假冒。 这不仅缺乏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增加了监管部门取证调查的难度。

从 Libra 看全球统一货币的问题

Libra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除了监管和金融稳定方面的担忧外,它还引发了货币领域的新话题。 有人认为,Libra是人类为演变成全球统一货币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但是,如果无国界的Libra要成为一种新的全球支付手段,意味着它将参与到主权国家法定货币的国际竞争中。 统一的全球货币从根本上与现有的主权货币(背后有主权国家)竞争,这是阻碍 Libra 成为世界货币的一大障碍。

第一,技术可以促进和促进货币体系的改革,但不能替代货币体系本身。 货币政策和去中心化是数字货币的悖论。 数字货币似乎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们寄希望于去中心化技术和发行数量的限制来保证数字货币价值的稳定,而另一方面,国家依靠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这需要中央集权的制度安排。 因此,迄今为止,所谓的“数字货币”似乎无法同时兼顾人们对货币稳定的追求和对货币政策的需求。 这种悖论意味着人们必须在追求货币稳定和使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之间做出选择。

目前,Libra等数字货币发行后的流通框架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关系到货币体系的演进和规则的制定。 例如,纳入数字货币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将如何实施? 利率和汇率将如何确定?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物价、就业、经济增长等? 这些问题仅从技术层面是难以回答和解决的。

人民兑换美元今日汇率_比特币怎么兑换美元_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

其次新浪比特币兑换美元汇率,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一个主权国家会放弃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任何国家的经济都离不开货币政策的调整。 使用货币政策最基本的条件是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以调节利率、汇率、物价、就业和经济增长等。如果Libra被广泛使用,将挑战先美元。 国会致 Facebook 高管的信件(以及即将举行的听证会)表明,Libra 项目将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的国际地位。 无国界的 Libra 与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矛盾。

即使数字货币得到广泛应用,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仍需调整。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当前的世界结构可能无法支持全球中央银行的运作。 事实上,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全球化的停滞甚至逆转。

第三,全球统一货币如何适应主要国家宏观经济周期不同步、宏观调控政策需求不同步等区域差异? Libra 并不是第一次尝试统一货币形式。 早在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就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 该理论指出,每个国家传统上都保持自己独立的货币,但这可能不是最有效的经济安排,尤其是当各国之间要素资源流动性更大、经济结构相似、商品市场高度一体化时,金融和资本市场高度一体化,通货膨胀水平相近,统一货币将带来更大的好处,如降低交易成本,获得生产规模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 欧元区是基于这一理论的最佳实践,但统一的货币和不统一的财政给欧洲带来了很多困难。 如果欧元区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更广泛的经济同步将更加难以实现,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

总而言之,Libra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对当前的货币主权、金融稳定、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数字货币带来的冲击和机遇,也应该理性思考先进技术与经济体系的关系。 在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新技术如何影响货币发行、货币生成机制、金融稳定、货币价值稳定,使新技术服务于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首发于《中国金融》

(本文作者简介: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意见领袖为新浪财经专栏/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是您不容错过的高端品牌订阅号。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微博(@新浪财经)和微信(sinacaijing)